欢迎访问戏曲文化网
听戏看戏学唱戏就上戏曲文化网!
当前位置: 主页> 戏曲名篇> 戏曲曲目>

开封戏剧与“杨家将”

开封戏剧与“杨家将” 刘顺安

开封,素有“戏曲之乡”之称。明清时期,它是我国戏剧、曲艺活动的重要舞台,尤其是清末民初以来,作为河南省会,聚集了中原地区文化艺术的精华,开封不仅是豫剧和河南坠子的发祥地,而且还继承、发展了曲剧、京剧等戏曲艺术,培养出了大批艺苑名伶。开封还是杨家将遗迹和杨家将故事传说最多的地区之一。如孝严寺(杨业家庙)⑴、杨家水波、天波杨府⑵、余太君庙和杨家湖,传说如“潘杨讼”等。正是两者的互相并存,才是开封杨家将戏曲剧目形成、发展和久演不衰的历史原因。

宋太宗雍熙三年(986年),宋军大举北伐,杨业率军收复云、应、朔等四州。在主帅潘美和王侁的错误指挥下,他孤军奋战且被陷于陈家谷口,重伤被俘,其子延玉战死。他“不食,三门死” ⑶,年约60岁左右。对于杨业被逼致死,广大人民、正直的士大夫和文艺家们,以爱憎分明的感情,直截了当的手法,创作出了丰富的杨家将的评话及多种戏剧节目,借以张扬民族正气、鞭笞卖国败类。

早在清乾隆年间,开封相国寺内就出现了专讲“杨家将故事”的评话艺术⑷。从开封原实验豫剧团老艺人周士顺珍藏之旧戏折可知,在清光绪六年(1880年)6月26日前后,开封上演的“杨家将”剧目,就有《破洪州》、《天齐庙》、《拦马》、《老征东》、《八郎探母》和《五台山》等9出戏⑸。从此之后,开封的戏曲舞台上,就有豫剧、京剧、曲剧及河北梆子等剧团演出了“杨家将”的剧目。据笔者不完全统计,凡有50多种。现分别将各剧种的“杨家”戏剧节目上演情况介绍如下:

豫剧 开封是豫剧“祥符调”的发源地。祥符调是在清•乾隆时期以开封为中心的地域内形成的一种戏曲艺术,流布地区为开封市及其所属五县,著名演员和优秀剧目,均盛产于开封及周围一带。在豫剧产生发展的同时,开封及其附近地区,为促进“祥符调”的循序发展,又相继建立了一系列名噪一时的科班。如省城的义成班、开封府的公兴班、尉氏县的公兴班等。著名演员也辈出于斯,如李剑云、阎彩云等,为剧团培养厂大批演员。

开封豫剧界演出的“杨家将”的戏剧有:《杨老将碰碑》、《杨七郎打擂》、《困南唐》、《困铜台》、《杨家将》、《闯幽州》、《打杨八》、《杨七郎招亲》、《杨八郎探母》、《五台山》、《杨景打擂》、《杨八姐闹酒店》、《杨宗英下山》、《杨金花夺印》、《余赛花》、《穆桂英》、《穆桂英下山》、《辕门斩子》、《破天门》、《破洪州》、《西翼州》、《三岔口》、《余太君征南》、《牧虎关》、《杨八姐游春》、《杨八姐选婿》、《杨八姐下幽州》、《十二寡妇征西》、《杨宗保探地穴》、《余太君辞朝》、《白沟救驾》、《穆桂英挂帅》、《铁角坟》等。此外,还有一批与“杨家将”有关的剧目:如《寇准背靴》、《捉冠准》、《打焦豹》、《打孟良》、《打焦赞》、《打韩昌》、《狄青征四》、《狄青借衣》、《金鞭记(又名〈呼延庆打擂〉》、《包公辞朝》、《包公挂帅》、《狄杨合兵》等(主要剧情见表一) ⑹,“杨家将”剧目至少有50个之多。

可见“杨家将”戏在开封非常流行。这还可从珍藏的—张《于从云演出戏折》里得到印征:著名豫剧演员于从云,早在20世纪30至40年代一人主演的剧目中就有《八贤王说媒》、《天齐庙》、《破洪州》等1l出杨家戏⑺。班社、剧团如是,成立于清代末年以来的开封乡村组织或个人创办的业余剧团,也把“杨家将”戏剧作为必演剧目之一⑻。 (见表二)

在演唱“杨家将”戏曲中,开封出现了—批豫剧名伶。在豫剧艺术发展中,发挥出了他们的聪明技能,为推动豫剧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在“杨家将”诸戏中均有独特的表演,成功地塑造了杨业、杨景、杨宗保、佘太君和穆桂英等众多栩栩如生的杨家将的典型人物形象,深得开封人民的厚爱。 (见表三)

京剧 京剧汴人称“安庆戏”、“二黄戏”、“平剧”,因其最初演于茶园,故又有“茶戏”之称。京剧传人开封已有百余午之历史,它起始于道光前后,盛行同治、光绪年间。据记载:京剧在开封盛行时,“花旦天凤满天下。凡过开封者……咸以不见天凤为恨”⑼。当时开封的名演当属刘奎官。刘为一位红生、武生、武花、武老生昆乱不挡的京剧表演艺术家。6岁来开封,与当时的梅兰芳、马连良等齐名,为京剧界的“八骏马”,在开封首屈一指的丰乐园(马道街路东)大戏院演戏,主演向师傅范宝亭学习的“杨家将”戏剧《金沙滩》等。开封的京剧班社有:丹桂班、新荣生班等,所演剧目有《四郎探母》、《天齐庙》、《牧虎关》等。(见表四)

曲剧、越凋及其他 曲剧是河南地方主要剧种之一。1949年成立的杞县沙沃岳寨业余曲子戏班,曾演出了《呼延庆打擂》。越调,于民国六年(1917年)传入开封,通许县和杞县的越调戏班,曾分别演出了《斩杨景》(见表四之10—12)。此外,其他剧种还有河北梆子、河南坠子和竹板快书等。河北梆子,也叫京梆子,由清乾隆年间先后传入河北的秦腔和山西梆子逐渐演变而来。它于20世纪20年代传入开封和杞县。1924年,设在开封文庙街西头路北的覃怀会馆之荣记忠和茶园,曾邀请京梆“九宝班”来汴演唱了《五台山》;河南坠子,是我国十大曲种之—,它源于开封,已有190多年之历史,在开封演唱的杨家将戏剧钉《扬宗英下山》和《杨金花夺印》等:竹板快书也是开封土生土长的一种艺术形式,属稀有曲种。开封俗称之为“唱莲花落”的。它的书目有《杨七郎打擂》等,初没有长篇书目。解放后增添了长篇书目,如《杨家将》等。

杨家将的爱国仁义精神,是开封“杨家将”戏剧不断发展、创新,且为古城人民所喜爱的根本原因。

杨家将抗击辽、西夏的斗争,突出地维护了民族利益。所以当阶级和民族矛盾日益尖锐、国势浸见衰微、强邻窥伺之时,人们出于抗御强虏、谴责权奸、表彰忠烈的要求,便借杨家一门世代忠勇、许多英雄豪杰、巾帼女将忠勇战斗的故事,来表达心中的愿望。

开封及时上演“杨家将”戏剧,如20世纪30—40年代的抗日战争时期,著名演员于从云演出的《闯幽州》、《破洪州》、《杨文广征东》、《打杨八》、《高旺背鞭》、《虎邱山》、《寇准背靴》;杞县京剧俱乐部的《杨老将碰碑》;开封正俗学社(市马道街西商场)的《四郎探母》、《辕门斩子》;丙子剧社的《穆柯寨》等都反映了时代精神,鼓舞了河南人民。

杨家将的爱国精神,也鼓舞了一批剧社为抗战义演募捐。1937年9月,丙子剧社(市南土街路西国华商场茶馆内)在开封华光戏院演戏,将收入全部上交河南省“各界抗日后援会”,以汇前方慰劳将士;1938年元月3日,丙子剧社邀请名票金伯吟演出,票资全作慰问捐款;元月27日,又参加了各界慰劳伤兵大会的演出。此外,一些剧社如“绕瀛洲”等为救荒义演。据报载:“临时救荒会前于六月三日假丰乐园,特烦“绕瀛洲”、‘康乐社’诸子演唱义务赈捐戏,……闻该两社皆系热心慈善大家,鉴于前日演唱赈捐戏获资颇丰,以充作救荒会”⑽。该社所演剧目有《两狼山》等,每票五百文,俱捐救荒会。

开封人民喜爱“杨家将”戏剧,也是为“杨家祖祖辈辈把国保,世世代代抗北辽” ⑾的精神所感动的结果。驰名全国的豫剧表演艺术家陈素真,9岁在开封学戏时,“杨家将”戏剧是其首先学习且喜爱的戏目之一,如《破洪州》等,后又相继学了《辕门斩子》、《穆桂英征东》、《天门阵》等,被开封人民尊为“河南的梅兰芳” ⑿。她能剧颇多,颇受群众欢迎,演唱的“豫声戏院”(相国寺内)“每晚座无隙地” ⒀。

民国时期,“人民会场”和“醒豫舞台”两个场子曾同时上演京戏《四郎探母》等,都是场场客满⒁。既使到了20世纪50年代,原地区豫剧团单绍莲一连演出几十场《穆桂英挂帅》,也是场场座无虚席” ⒂。1951年,“中国京剧院”来汴演出《三岔口》等,每场演出座无虚席且掌声不断⒃;1976年12月,市豫剧团在人民会场连演《杨门女将》50多场。可见,开封人民对“杨家将”戏剧的喜爱程度。除观看本地剧团的演出外,还邀清外地高水平的剧团来汴演出,使一饱眼福。因家中无钱,借债购戏票者也大有人在。早在上世纪20年代,尽管京剧票房——“绕瀛州”上演的《两狼山》票价500文⒄;覃怀会馆荣记忠和茶园演出河北梆子《五台山》之站票铜元300,包厢每间贰拾捌仟,楼、池座每位贰仟伍”,另加“茶水每位铜元300,瓜子每碟铜元150” ⒅的费用,开封人也在所不惜。

不断创作“杨家将”戏剧,是颂扬和纪念为国捐躯的“杨家将”的最好方式。一百多年来,尤其是解放以来,开封戏剧工作开除继承优秀的传统的剧目外,还不断整理、改编、创作了一批新的“杨家将”或从侧面歌颂“杨家将”的剧目。著名戏曲作家、活动家王镇南(1895—1961年),在开封曾专搞戏剧工作,1953—1957年间创作并改编了一批传统剧目,其中的《穆桂英下山》、《寇准背靴》是佼佼者。其他还有:原开封地区戏剧工作室(1960年成立)的《牧虎关》;周鸿俊、赵世伟根据传统戏《穆桂英下山》整理改编的《穆杨会》;开封市戏剧工作者协会(1986年成立)的《包公挂帅》;陈国保改编整理的《佘太君挂帅》;兰考县创作的《杨八姐选婿》等。其中《牧虎关》一出戏,被河南省剧目工作委员会编入《河南省传统剧目汇编》一书;《穆杨会》由原开封市豫剧二闭演出后,被录制成电视剧目⒆。

开封有着排演“杨家将”戏剧的传统。早在成立于清乾隆年间及其以后的班社,为显示演员阵容和设备,常掌山一个角色众多、行当齐全的戏,这种戏叫亮箱戏。剧目多演《闯幽州》、《老征东》等⒇。发展到今天,“杨家将”剧目如《佘太君挂帅》、《穆桂英挂帅》和《穆杨会》等已成为闻名省内外的代表开封市戏剧舞台水准的剧目。凭此,开封市艺术工作者曾到北京中南海汇报演出,多次到全国各地慰问演出。豫剧《打焦赞》为毛泽东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所观看。1960年3月一10月,按照中央安排,市豫剧团到云南、贵州、四川、广西、湖南等六省慰问驻防部队,演出剧目为《三岔口》、《杨排风》、《杨八姐游春》等,受到当地驻军及群众的热烈欢迎。如今,“杨家将”戏剧在慰问演出过程中,其作刚也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1992年10月13日一17日,应新疆克拉玛依市和新疆石油管理局的邀请,市豫剧团随开封市人民政府前往进行慰问演出。为配合开封市和克拉玛依市结为友好城市《意向书》的鉴定这一主题,该闭精心组织了优秀古装戏——《穆杨会》,受到热烈欢迎。通过演出,增强了两地的文化交流,达到厂文化搭桥、经济唱戏之目的(21)。“杨家将”是开封市的宝贵财富,其众多的史迹和传说,又是开封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想必“杨家将”戏剧在以后宣传开封,加强海内外的文化、经济交流中,定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清•周城《宋东京考》卷十四《寺》、《汴京遗迹志》卷三十《寺观》。

(2)《河南省古今地名词典•开封市地名词条选编》(6)1990年3月。

(3)《宋史》卷272《列传》第3l

(4)孔宪易《相国寺评词纪略》、《开封文化艺术》1987年8月出版。

(5)《开封市戏曲志》开封市文化局戏曲志编辑室1988午9月。

(6)此表参考艺生、文灿、李斌《豫剧传统剧目汇释》(黄河文艺出版社1986年7月第一版)所列。

(7)系由通许县练城乡大于村于从云的孙子珍藏。戏折长 3.2市寸,宽1.6市寸,深蓝色布皮硬壳。

(8)根据《开封市戏曲志》(上、中、下)所列。

(9)清•徐珂《清稗类钞》。

(10)《嵩岳日报》民国六年六月八日(六版)

(11)引豫剧《穆桂英下山》中佘太君对八贤唱的飞板转二八台词。见《开封豫剧名伶传》,开封市戏剧工作者协会编,1987年1月。

(12)《情系舞台——陈素真回忆录》《河南文史资料第三十八辑》199l年6月第一版。

(13)《河南民报》1935年5月。

(14)(16)《开封市文化志》(中)开封市文化艺术志编辑室1988年12月。

(15)《开封豫剧名伶传》。

(17)《开封市戏曲志》(中)。

(18)《开封市戏曲志》(下)。

(19)《开封市戏曲志》(上)。

(20)《开封市戏曲志》(下)。

(21)《开封年鉴》(1993年卷)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ll月第1版。

表一 豫剧“杨家将”主要剧目一览表


序号

剧 目

内容简介

备注

1

《杨老将碰碑》

潘洪欲报杀子之仇,暗使北国犯宋,自讨帅印;并荐杨业父子为先行。继业被仗四十率六郎、七郎出战,获胜归来。

潘洪命再战,父子复返敌阵被困两狼山中。继业命六郎、七郎搬兵,救兵久不至。人马冻饿殆尽,令公(继业)无奈,碰死李陵碑上。

又名:《两狼山》《李陵碑》《苏武庙》

2

《困铜台》

宋太宗携柴郡主往北国望景,被沙梨木困。八千岁赵德芳命杨景出兵,因无父令杨不承命。赵暗许郡马与杨景,杨遂出兵火烧葫芦峪,救回太宗。回朝后太宗不允杨景婚事,八千岁命比武争亲,杨景打败对方,遂与柴郡主成婚。

又名:《杨景招亲》、《八千岁说媒》、《火烧葫芦峪》

3

《闯幽州》

宋太宗应北国肖天庆之请,至幽州观景,杨继业父子护驾。大郎至风渡岭前,见一片黄沙知中计,搭箭射死肖天庆,北国伏兵四起,将宋王君臣团团围住。继业命大郎扮宋王,二郎、五郎、六郎保驾,率众突围。大郎战死,二郎自刎……为保八千岁,业将七郎推下马,带五、六郎,兵退五台山。

又名:《七郎八虎闯幽州》

4

《杨八郎探母》

八郎北国招亲,生下一男一女,数年后闻知佘太君与六兄领兵北征,命其妻盗来令箭携子回营探母,并与前妻相会。天明之前返回北国,将北国虚实写成书信,欲射入宋营。不料箭落韩昌之手。八郎逃脱不得,自刎而死。

又名:《斩杨八》《佘太君挂帅》

5

《佘太君征南》

陶天官之女飘彩择婿,八郎子宗义中彩。马国舅强争,被宗义打死。宋王将佘太君问斩。赵德芳讲情,命佘太君挂帅平安南王之乱。杨宗英下山相助,战败敌兵,凯旋回朝。

6

《穆桂英挂帅》

佘太君归郡数载,念朝阁大事。命杨文广夫妇进京探亲。适遇辽王打来战表,宋王率众文武校场比武选帅。眼看帅印落在王强子王伦之手,文广夫妇不服,刀劈王伦。寇准保奏,赐帅印,命回郡点兵。五十三岁之穆桂英,挂帅东征。

又名:《老征东》《平安王》《杨文广征东》

7

《百岁挂帅》

西番犯宋境,杨宗保领兵出征,战死杀场。刘青回朝搬兵,佘太君率八个媳妇、两个闺女及孙媳穆桂英等,杀死番王,得胜回朝。

又名:《五世请缨》《十二寡妇征西》

8

《佘太君辞朝》

黄花国犯境。佘太君率十二寡妇征西,凯旋回来,念杨家三代男丁多已丧亡,只遗曾孙杨蕃,决意告老辞朝。仁宋留不得,乃率百官至十里长亭饯行。

9

《穆杨会》

穆桂英与杨宗保比武招亲。后归顺大宋,大破敌兵。

10

《穆桂英下山》

杨宗保运粮经穆柯寨,被女王穆桂英擒上山去。桂英慕其英俊,欲与缔婚。宗保不敢私自招亲,穆桂英愿献出降龙木模范作用破天门阵,宗保允婚后,押运粮草回营。

又名:《杨宗保招亲》《穆柯寨》《双射雁》

11

《固南唐》

杨七郎打死潘豹后,逃至杜家寨招亲杜金娥。南唐小道余洪请八千岁观景,杨继业父子保驾,被困千尺山腰。七郎夫妇闻讯率家丁救父,亦被围困。适王禅老祖从空中搭救,君臣还朝。

又名:《摸摸天》

12

《五台山》

杨七郎因救八千岁被父推下马来,北将沙梨木下马察看,被七郎抽剑刺死。七郎乘敌乱逃回五台山,见父王、宋王请功。杨家将闯出幽州至五台山,五郎见兄弟惨死,无心保国,决意出家。宋王仍加封之。

又名:《杨五郎出家》

13

《杨八姐闯酒店》

杨八姐女扮男装,赴幽州救六哥杨景,至城关酒店歇脚并打探虚实。酒保看出破绽,暗语试探,各明身份;酒保乃失落番邦的宋将焦光普,约次日助八姐征番。

又名:《挡马》《拦马》《拦马过关》

14

《杨宗英下山》

杨七郎之妻乱军产子,取名宗英,弃乱草中,王禅老祖抱之山上,授武艺。及长,宗英下山报仇,途中杀死潘仁美之孙潘胜。进京后将强抢民女的潘士贵打死;后找到生母杜金娥,点人马,发兵汴京。适遇王旋奏杨家行凶,太宗将佘太君等判斩。忽报宗英率兵围城,遂救杨家,宗英领兵至边关解围。宗英会伯父杨景,同破贼兵,凯旋回朝。

15

《辕门斩子》

杨延景曾被穆桂英打下马来,因部下发笑,斩坏二十四将。次日宗保自穆柯寨招亲回营,杨按军法将其问斩。三军求请不准;孟良、焦赞先后请来佘太君、八贤王求赦,延景仍不允情。穆桂英率穆瓜及部兵献降龙木,见状,入帐求情,杨威其武而允之。

又名:《大辕门》《白虎帐》《男斩子》

16

《破天门》

肖银宗打来战表,宋王命杨景挂帅征讨。白天佐摆下天门一百零八阵。韩湘子降天书,指明阵名及破阵之将。杨景依书遣将。穆桂英身怀有孕,杨景仍令上阵。桂英阵中产子,方破天门大阵。

又名:《天门阵》

17

《破洪州》

杨延景被困北国,命杨宗保回朝搬兵。赵德芳和寇准至天波杨府请兵,佘太君隐兵不发。赵、寇二人骗出穆桂英,用激将法激之方允。桂英命先行出战,宗保不听军令,被问斩刑。杨景求情,桂英免其死,忍泪责打四十军棍,回营抚伤赔情,后来夫妻同破洪州。

又名:《战洪州》《六战北国》《擂鼓聚将》

18

《西翼州》

杨景保赵德芳澶州望景,被肖银宗所困。杨景回朝搬兵,佘太君命穆桂英前往西翼州请杨景之妻王春阳下山破辽。王因对太君不满,不肯出兵;桂英智激婆母,下山破辽,救回赵德芳。

又名:《穆桂英搬兵》

19

《三岔口》

焦赞杀死谢金吾,发配沙门岛;杨六郎命任堂惠暗中保护。焦至三岔口,宿黑店中。店主刘利华夫妇拟害焦赞,黑暗中与任堂惠搏斗,被任所杀。

20

《寇准背靴》

八贤王赵德芳与寇准同往天波杨府吊唁杨六郎。寇准见柴郡主孝衣内着大红,疑杨景未死,请为守灵,暗查动静。夜深人静时,郡主为郡马送饭,寇准暗暗跟踪,为免脚步声响,将双靴脱下负于背上。果查出杨景藏于铁角坟,复请八贤王,说服杨景,挂帅征辽。

表二 开封班社、戏校、剧团,“杨家将”戏剧演出情况表(豫剧)


序号

名 称

性质

剧种

建立时间

散亡时间

剧 目

主要演(学)员

地址

1

尉氏公兴班

班社

豫剧

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

《穆桂英挂帅》

易湘山

朱 群

县城

2

通许公兴班

班社

豫剧

清•同治年间以前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

《寇准背靴》

徐淑云

金玉美

谢青山

县城西门

3

开封县德胜班

科班

豫剧

清•宣统末年(1911年)

1937年

《斩子》

陈玉亭

王海宴

陈留(镇)

4

卢殿元科班

科班

河南

梆子

1928年

1932年

《穆桂英挂帅》《杨八姐游春》

马金凤

侯秀真

开封县招讨营

5

杨玉昆科班

科班

豫剧

1932年

1936年

《穆桂英挂帅》

田纪元

卞金録

兰封县鲁屯→县城

6

杨国寺戏曲训练班

科班

豫剧

1956

《穆桂英挂帅》《杨排风》

张子林

关灵凤

孙映雪

开封市

7

开专“豫剧团”以团代校

戏校

豫剧

1963年

《穆桂英挂帅》

朱明俊

金孝梅

开封市

8

河南省立开封艺术学校

戏校

豫剧

1949年10月

1955年7月

《杨门女将》

王宝善

市自由路中段(原黄大王庙门)

9

开封市戏曲学校

戏校

豫剧班

1977年4月

《穆桂英下山》

特邀:陈素真、宋桂玲教

市西南城坡北街

10

永乐戏班

班社

梆子

1927年

1935年与“三盛班”并

《穆桂英东征》《斩子》

陈素真

李德奎

开封相国寺

11

开封地区豫剧团

专业

剧团

豫剧

1955年8月

1983年12月,地市合并,并入现市豫剧团

《佘太君挂帅》《穆桂英挂帅》《杨金花夺印》《杨家将》《穆杨会》

单绍莲

赵凤莲

李良廷

开封市

12

开封市豫剧一团(原实验豫剧团)

专业剧团

豫剧

1956年元月

1989年一、二团合并

《杨排风》《三岔口》《穆桂英挂帅》《狄杨合兵》《打焦赞》

孙映雪

王敬先

罗振乾

王秀兰

开封市

13

开封市豫剧二团(原和平剧团)

专业剧团

豫剧

1956年3月

以上三者,现合并为开封市豫剧团。

《穆桂英》《穆桂英下山》《状元媒》《佘太君辞朝》《七郎八虎闯幽州》

关灵凤

王素真等

开封市

14

尉氏豫剧团

专业剧团

豫剧

1949年10月

《天门阵》《杨排风》《杨八姐盗刀》《穆桂英下山》

兰振清

黄俊青

张美玲

张桂兰

县城

15

兰考县豫剧团

专业剧团

豫剧

1950年10月

《穆桂英挂帅》《提寇准》

张德新

李凤云

刘德润

县城

16

兰考县工人豫剧团

专业剧团

豫剧

1950年元月

1955年调开封,成立开封专区豫剧团

《两狼山》

李福林

曹登荣

王新民

县城

17

开封县豫剧团

专业剧团

豫剧

1951年

《两狼山》

《包公挂帅》

王素真

张凤英

贾秀莲

田秀文

县城

18

通许县豫剧团

专业剧团

豫剧

1951年

《穆桂英下山》

邓桂玲

赵美玲

陈艳荣

县城

19

兰考县普营豫剧业余剧团

业余剧团

豫剧

1952年

1981年

《五台山》

张启运

张修田

张美花

兰考县

20

张百虎豫剧业余剧团

业余剧团

豫剧

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

1982年改为“季子岗豫剧团”

《八贤王说媒》

孟继凡

张师行

张清林

通许县

表三 开封豫剧名伶传(“杨家将”戏)


序号

姓名

生卒年月

活动地点(服务单位)

主要贡献

擅长剧目

1

陈玉亭

(1898—1970年)

曾在开封相国寺“永乐”、“永安”、“国民”搭班演戏

豫剧红脸奇才,豫剧唱腔方面的创造家(陈素真语)。

《辕门斩子》

2

刘金亭

(1883—1944年)

曾在杞县“八区班”

民国初年,被开封《河南日报》誉为“高等丑角”。1930年陈素真曾到杞县“八区班”与其合作演戏。

《提寇准》

3

陈素真

(1918—1994年)

杞县“八区班”、开封“永乐”

豫剧祥符调的代表。被誉为“河南的梅兰芳”。

《破洪州》《辕门斩子》《天门阵》《穆桂英征东》《穆桂英挂帅》

4

阎彩云

(1893—1983年)

民国初年,曾在开封“天兴班”

与李剑云等并列为“五云”,为当时汴中最著名的旦角之一。

《天门阵》

5

高兴旺

(1914—1983年)

开封“工人戏院”

主工丑行,兼演生、旦。成为当时开封剧坛上的一枝丑角之花

《穆桂英挂帅》《杨八姐游春》

6

于从云

(1905—1973年)

开封“和平”戏院、开封市豫剧二团

习净行、工白脸

《四郎探母》《天齐庙》《破洪州》《八贤王说媒》

7

侯秀真

(1924—1981年)

开封县卢殿元科班、开封华光戏院、原开封市豫剧二团团长

主工刀马旦,兼演花旦,扬名古城内外。

《杨八姐游春》

8

单绍莲

(1939—)

原开封市豫剧二团

专工青衣、帅旦、老旦。被称为“小马金凤”。

《穆桂英挂帅》

《佘太君挂帅》

《杨八姐游春》

9

孙映雪

(1945—)

开封市豫剧团

擅长刀马旦,清于闺马旦

《杨排风》《状女媒》《穆桂英下山》

10

宋桂玲

(1993—1999年)

开封市戏校

著名花旦

《穆桂英下山》

11

孙德新

(1865—1947年)

曾在开封“公兴班”演唱

旦角演员,培养学生400余人,如刘进学、阎彩云等

《天门阵》

表四 开封班社、茶社、剧团“杨家将”戏剧演出情况表(京剧等)


序号

名称

性质

地址

演出时间

剧目

主要演员

1

丹桂班

京剧班社

开封市丰乐园

宣统二年(1910)6月12日

《牧虎关》

灵芝草、葛文玉、刘奎官

2

新荣生班

京剧班社

开封市丰乐园

清•宣统三年正月初一起

《五台山》

灵芝草、葛文玉、刘奎官

3

万顺班

京剧班社

北羊市天乐园

清•宣统三年正月每日12点

《牧虎关》

《天齐庙》

王九龄、小凌云、王玉芳、金牡丹

4

合义班

京剧班社

丰乐园

民国八年(1919年)六月间

《四郎探母》

筱翠楼、杜金芳、刘春臣

5

竞华社

京剧班社

东火神庙

民国五年(1916年)十二月

《太君辞朝》《辕门斩子》《打焦赞》

樊荣卿、贺桂福、刘奎官

6

呜盛班

京剧班社

丰乐园

民国六年(1917年)八月

《四郎探母》

刘紫仙、刘寿臣、任灵芝

7

桂仙茶园

中州茶园

京剧茶社

自由路东火神庙

《金沙滩》

《两狼山》

孙菊先、五阵风、东方亮、筱黛宝

8

河南醒民

京剧学校

京戏班

开封市复兴街咽喉庙

1943年建

《穆柯寨》

陆喜才、金丝猴(龙奇)、金丝狸猫

9

杞县京剧

俱乐部

京剧

县城•城隍庙

1926年初—1937年

《杨老将碰碑》

高俊桥、曹伯奎、郑兰亭

10

前石寨村越调业余戏班

越调戏班

杞县•官庄乡

1930年—1966年

《斩杨景》

杨得青、王振松、王兆昆

11

吴召越调

业余剧团

越调剧团

通许县

1951年—1964年

《斩杨景》

孙振立、龚连喜

12

沙沃岳寨业余曲子戏班

曲子戏班

杞县沙沃乡

1949年秋建

《呼延庆打擂》

张殿臣、王振京

13

九宝班

梆黄班(梆子、二黄合演)

开封市覃怀会馆

民国十三年(1924年)七月建

《五台山》

筱金宝、李艳峰

本文《开封戏剧与“杨家将”》地址://www.feritterzi.com/xiqudaquan/mingpian/works/3958.html

上一篇:方言话剧《宣和画院》原汁原味中原文化 下一篇:积淀不足陷困境 新兴剧种:生存,还是毁灭
戏曲文化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