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戏曲文化网
听戏看戏学唱戏就上戏曲文化网!
当前位置: 主页> 戏曲名家> 名家轶事>

尚长荣:我是梨园的一号龙套

“戏曲危机”形势严峻

  戏曲剧种以每年消亡一至两个的速度迅速地萎缩着;县级的国营剧团大部分名存实亡、人心四散,常年不进行演出;除了上海、北京、天津等几个城市外,绝大多数城市在平常的日子里不再响起戏曲的锣鼓;全国50岁以下的没有进剧场看过一场戏曲剧目的人约占80%。

  朱恒夫:“文革”结束之后,戏曲曾经出现了短暂的繁盛景象,但很快便衰落了下去。1981年,四川省率先提出了“振兴川剧”的口号,随即上至中央、下至地方,都采用了“振兴”一词。30多年来,文化主管部门、戏曲界以及热爱戏曲这一民族艺术的人们群策群力,做了大量的艰苦的振兴工作。其成绩首先表现在新剧目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有许多在一定的层面上还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如京剧《曹操与杨修》《骆驼祥子》《徐九经升官记》,川剧《潘金莲》《田姐与庄周》《四姑娘》《易胆大》《巴山秀才》等。就连昆剧这样古老的剧种也有不少剧目是新创作的,如《公孙子都》《南唐遗事》《班昭》等。目前,全国200多个剧种上演的新剧目大约超过3000部,代表性剧目就有100多部,这还是不完全的统计。可以这样说,自从戏曲诞生以来,这30多年来新编排的剧目超过了北杂剧、南戏与明清传奇的总和。其次是造就出一批知名的剧作家。如:四川的徐棻、魏明伦,福建的郑怀兴、周长赋、王仁杰,湖南的盛和煜、陈亚先、吴傲君,北京的郭启宏、戴英禄、邹忆青、齐致翔、王新纪、张永和,山东的孙悦遐、刘桂成,吉林的张福先、王福义、王秀侠,上海的罗怀臻、李丽、陆军,浙江的顾颂恩、包朝赞,江西的姜朝皋,江苏的陈明,广东的李志浦、范莎侠,陕西的陈正庆、陈彦,河南的姚金成、贾璐、陈涌泉等。三是培养了对戏曲美学特征有一定程度的把握并能表现出自己风格的导演,如余笑予、谢平安、马科、郭小男、杨小青、石玉昆、孙丽清、黄天博、黄在敏,和由话剧界转入或客串戏曲领域的如夏淳、顾威、郦子柏、陈薪伊、曹其敬、林兆华、查明哲、陶先露、卢昂、田沁鑫等。这些导演不凡的创意与杰出的才能使他们在选择剧本与排演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愈来愈大,许多人正在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实际作用,确立他们在一部戏中的中心地位。四是每个剧种都有了代表自己最高表演艺术水平的演员。这主要得力于中国戏剧家协会“梅花奖”的评选工作。自从1983年“梅花奖”评选以来,已经有300多位戏曲演员获此殊荣。
  然而,尽管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依然没有阻挡住戏曲下滑的趋势:剧种以每年消亡一至两个的速度迅速地萎缩着;县级的国营剧团大部分名存实亡、人心四散,常年不进行演出;除了上海、北京、天津等几个城市外,绝大多数城市在平常的日子里不再响起戏曲的锣鼓;全国50岁以下的没有进剧场看过一场戏曲剧目的人约占80%。绝大多数大学生甚至是中文系的学生没有看过《曹操与杨修》、《潘金莲》、《董生与李氏》、《金龙与蜉蝣》等剧本。由政府出资让百姓免费看戏的演出,一两千个座位的剧场往往只坐上一两百人,且大多数是白发苍苍的老人。这是为什么?

本文《尚长荣:我是梨园的一号龙套》地址://www.feritterzi.com/xiqudaquan/mingjia/yishi/27451.html

上一篇:边肖:就算拿完全世界的奖,自己还是个演员 下一篇:谈坂东玉三郎
戏曲文化网微信公众号